top of page
柔和漸變
作家相片講堂小黑

從困惑到駕馭:面對 AI 的觀念淺談(下篇)|大師對談系列

已更新:11月15日


文章重點搶先看:

本文探討生成式 AI 使用上的常見迷思,透過主動學習提示工程和理解 AI 的運作邏輯,我們可以有效利用 AI 為創意加值,避免錯誤的期待與無力感,進而將 AI 視為創作夥伴,擁抱科技帶來的便利與可能性。


要點傳送門:


 

 

別再無腦地亂槍打鳥

 

在老師拆解 AI 的過程中,最讓小編我大開眼界的是被稱為「提示工程(Prompt Engineering)」的概念。以往我在下提示時,都是想到什麼就照著口語化的方式輸入給 AI ,可想而知地,經常會出現一些慘不忍睹的結果。

 

阿得老師在這裡就做了一組示範給我看,展示其中一種可用於訓練AI的資料集——WordNet。WordNet 就像一部辭典,把英文中的各種名詞、動詞、形容詞和副詞組織成一個網絡,並用上下層次結構將字詞串連在一起。舉例來說,當我們輸入「cup」這個詞,我們在想的不一定是用來裝液體的那種「杯子 (cup)」,有可能是量詞的「杯 (a cup of milk)」,也有可能是動詞的「裝成一杯 (cup the milk)」。在WordNet當中,杯子的上層結構是「容器(container)」,所以如果我們要指定是用來裝液體的「cup」,就必須形容「功能為一種容器的那種cup」。

 

簡單來說,如果有個AI是單純用這組資料集訓練出來的,當你一邊想著杯子輸入「cup」,就不能怪它最後給出一個獎盃 (cup),因為它理解的並沒有錯,是我們下的提示不夠精確。實際上的 AI,是由無數資料集堆疊交織而成的,有文字的、圖片的、不同專業領域的,所以能推論出我們想要的是杯子,但如果想生成複雜度更高的結果,可就沒法一直這麼幸運了。

 

「當我們要求 AI 生一張咖啡杯的圖,有先想好是要馬克杯還是玻璃杯嗎?這兩種都有人拿來裝咖啡。」

 

阿得老師對於 Prompt Engineering 的展示,再次印證了拆解 AI 的必要性。我們在使用不同AI工具前,有先去了解它使用哪些資料集來訓練嗎?有好好閱讀過官方給的提示文件嗎?不光是使用的詞彙,還有 AI 工具的規範與限制,通常都會有整理好的文件可以參考,端看我們有沒有去善加利用。

 

下提示不能總用猜的,既然 AI 是用非常有邏輯脈絡的方式訓練出來,我們也要學習循著這條脈絡反推,先取得知識,再生成結果


是哪一種杯子呢?
你心裡想的 「杯」 是哪一種呢?

 

交一個名為 AI 的新朋友吧!

 

「聽我講了這麼多,有沒有什麼想法呀?」在這次對談的尾端,阿得老師問我。

「我覺得…AI 的觀念比我想得還要深!但又沒有我想得那麼難…」這番話講出來,連小編我自己也覺得有點矛盾,不過心裡確實是這麼想的。

 

深的部分在於,先前都覺得使用 AI 就是丟幾個提示字。生成的結果能用就用、不能用就算了,從來沒想過要深入探討它背後的運作方式。可是經過老師一步步的解析,又發現一開始覺得深不可測的原理,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。我也從覺得 AI 很「無理」,慢慢開始覺得「合理」,最後變得「同理」。

 

「AI 並不是萬能的,有些工作還是必須靠人來完成。」阿得老師最後也不忘給出提醒,該怎麼面對 AI 的正確態度。

 

很多人擔心生成式 AI 的出現,會讓自己的工作被取代,因此不願意去理解、使用 AI。不可諱言地,目前設計產業已經開始多少受到影響,小編也注意到不管是網路上還是馬路上,越來越多廣告都在使用 AI 生成的圖片。

 

然而回顧歷史,第一次工業革命時,許多人力工作被機器取代,會操作機器的人生存下來了;第二次工業革命,煤炭能源被電力取代,懂電氣知識的人生存下來了;第三次工業革命,傳統媒體被新媒體取代,知道怎麼經營網路的人生存下來了。如果說 AI 的普及化會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,我們能做的,就是搶先學習掌握 AI 的能力,並接受這股讓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科技潮流。

 

回歸到生成式 AI 的使用層面,阿得老師強調,「創意」始終是源自於人的。我們應該將 AI 視為創作的助手,用來為我們處理創意以外的事情,各自負責擅長的工作。只要用對方法、了解 AI 的運作方式,它將是很好的合作夥伴,並對我們的事業產生正面的助益。所以,與其害怕 AI 所帶來的變革,不如積極掌控主動權,從現在開始,一起愉快地和 AI 交朋友吧!


和 AI 成為好朋友
只要有心,人人都可以是 AI 的好朋友~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快追蹤紅眼講堂的社群,觀看更多實用又有趣的知識與內容!



15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